1. GMP历史和来源
反应停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德国的格兰泰公司(Grunenthal)开始着力研究沙利度胺的镇静催眠作用,并发现其能有效的抑制孕妇晨吐。1957年,格兰泰集团打着“无毒副作用”的旗号将“反应停”(通用名沙利度胺,化学名肽胺哌啶酮)率先推向欧洲市场,该药物一经上市就获得市场巨大反响,不到一年时间,“反应停”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共计46个国家风靡一时,不计其数的孕妇使用该药物缓解妊娠反应。然而,谁能想到噩梦正在悄然降临。
该药出售后的6年间,先后在原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拉丁美洲、非洲的共28个国家,发现畸形胎儿12000余例。患儿无肢、短肢、肢间有蹼、心脏畸形等先天性异常,呈海豹肢畸形。目前尚有数千人存活,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反应停的另一副作用是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约有1300例。造成这场药物灾难的原因,一是“反应停”未经过严格的临床前药理实验,二是生产该药的格仑南苏制药厂虽已收到有关反应停毒性反应的100多例报告,但都被他们隐瞒下来。美国吸取了1938年磺胺醑剂事件的教训,没有批准进口“反应停”,当时的FDA官员在审查该药时发现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而拒绝进口,从而避免了此次灾难。但此次事件的严重后果在美国引起了不安,激起公众对药品监督和药品法规的普遍兴趣,并最终导致了国会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重大修改。
1962年的修正案明显加强药品法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要求制药企业不仅要证明药品是有效的,而且要证明药品是安全的。
(2) 要求制药企业要向FDA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
(3) 要求制药企业实施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
按照修正案的要求,美国国会于196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GMP,是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定的,经FDA官员多次讨论修改,经过几年实施,确实收到实效。
2. GMP内容
GMP是英文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或者Good Practice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的缩写。GMP可以直译为“优良的生产实践”;当然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药品的生产。
食品、化妆品等也应参照GMP进行生产。
内容可以概括为湿件、硬件、软件。
(1) 湿件指人员,需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GMP知识培训。
(2) 硬件指厂房、设施与设备,厂房设施要符合GMP洁净级别要求,生产药品时必须在洁净区内生产,使用的生产设备要求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设备易清洁,不得与药品发生任何变化(一般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3) 软件指组织、制度、工艺、操作、卫生标准、记录、教育等管理规定,必需制订完善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记录凭证类文件。它包括了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物料、验证、销售、厂房、净化系统、卫生、培训等各方面。
3. 新版GMP特点
2010版GMP分为十四章共413条内容,于2011年3月1日生效。详细描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保留了98版GMP的大部分章节和主要内容,涵盖了欧盟和WHO的GMP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药品的生产。
(1) 构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全面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
(2) 强调了执行GMP的基础是诚实守信。
(3) 引入质量目标,要将药品注册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和发运的全过程。
(4) 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要求,全面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5) 细化了软件要求,增大了企业违规的难度,使管理程序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6) 完善了药品安全保障措施,引入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增加了供应商审计、变更控制、CAPA、产品质量回顾等新制度和措施。
(7) 突出了GMP把握的基本原则,注重科学评估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8) 吸纳了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兼顾国情软件硬件并重,将注册和生产监管相联系。
(9) 提出了持续稳定和持续改进理念
(10) 无菌药品生产要求更加严格,洁净区动态检测。
4. GMP要求
保证产品根据适用于既定目的的质量标准和销售许可的要求持续生产和控制。GMP的主要目的是管理并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内在风险,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GMP要求:
(1) 所有的生产工艺都应明确,根据生产经验系统地回顾风险,表明有能力持续生产符合产品标准要求质量的药品。
(2) 应进行确认和验证。
(3) 具有足够的适当资质和经过培训的人员。
(4) 足够的厂房和空间 。
(5) 合适的设备和维保服务 。
(6) 合适的物料、包装容器和标签 。
(7) 批准的程序和指令 。
(8) 合适的储存和运输。
(9) 培训操作人员按照规程正确实施操作。
(10) 在生产过程中,应填写记录(手写和/或仪器记录)以表明制定的规程和指令中的所有的生产步骤已经执行,并且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与预期一致。应全面记录和调查所有重大偏差,以确定根本原因和采取适当的纠正预防措施。
(11)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记录应当以容易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形式保存,以便追溯每一批产品的完整的历史。